一、命名
永福堂《西厢全图》画稿,得自山西省运城市一家网上旧书店,书贾索价极廉,应无造假可能。
《西厢全图》封面
原册长二十七厘米,宽十八厘米。内版框长二十二厘米,宽十六厘米。白棉纸,粗麻线四眼装订。封面、封底略有残破,其余完好。封面左题《西厢全图》,靠右有“癸巳冬季”字样,中间书“畅道义誌”。封面页背倒写二行字为“西厢全图永福堂画”,疑为题写封面不满意倒置装订,此为中国古籍装订常见现象。
永福堂、畅道义,应是画店或普通人名,今已不可考。依一般文献发现习惯,命名为“永福堂《西厢全图》”,简称永福堂本。
画稿首页上双边,下单边。书口标“西厢”下标“卷一、卷二至卷九。卷一卷二为文字,墨笔写西厢故事梗概,概括简洁准确,但字迹粗劣,多错讹字,如“落、裙、鍾、首、古、徐、阻、礼”等,均为同音讹写,虽大体文言,但间有口语词汇,如“因为,路过”等,西厢人物杜确名“确”字没有写出,无标点,全文照录如下:
张名珙君瑞本是西落县人因为上京应事路过河中府有一厚友姓杜名字君实于张生同裙同学弃文习武后鍾武魁官拜征西元帅手下十万精兵镇首蒲关崔莺莺崔相国之女老母郑氏柩回古土只因路途有徂迁居普救寺書院崔相国在时徐与郑恒为妻郑恒乃郑氏娘家姪儿先人官拜礼部尚书此时贞元十七年事也
卷一另页题:
《西厢全图》题词
法本师住持南禅地老夫人开宴北堂春张君瑞巧做东床婿崔莺莺待月西厢下
由卷二起均为独立单面图,九个筒子页,共十八图,封三正面为一喜鹊登枝画,图中人物头像侧均标名字,每幅图均有标题,其中几页有题句,细述如下:
第一图:普救寺初与莺莺(画中墙壁题: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
第二图:降香张生会莺莺(画外题:法本师持住南禅地,画下方题:五千钱使得着也)
第三图:盗贼为寺取莺莺(中题:孙飞虎将*围寺)
第四图:写闲帖会明般兵(下题:惠明下书)
第五图:杜君实得书(另题:白马将*镇守蒲关)
第六图:杀贼人弟兄相会(画外题:孙飞虎首级,下题:今日见面乃如在梦中)
第七图:酒席前兄妹相承(承字边改:称,画外题:老夫人开宴北堂春)
第八图:听琴音春心皆通(下面墙壁题: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另题:张生琴音)
《西厢全图》第八图
第九图:写闲帖来往仝信(下题:夜深人静,月朗风清)
第十图:张生过墙会莺莺(墙壁题: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第十一图:张生书院得病(另题:红娘谈病)
第十二图:小红娘成好事(下题:既害羞不该请我来)
第十三图:老夫人知角(画外题:今日已来睄,明日已来睄,老夫人知道了,中题:问实皮鞭打红娘)
第十四图:十里长亭送行(画框外题:巧做东床壻)
第十五图:草桥店梦见莺莺(画外题:凤只鸾孤月园云遮心头想)
第十六图:送家信琴童报喜(画外题:中探花,下题:当日娥皇为虞舜愁今日莺莺为君瑞忧)
第十七图:郑恒取亲(画外题:崔老夫人娘家姪儿郑恒,下题: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纵然官上加官谁主许亲上做亲)
第十八图:状元第
《西厢全图》封三
二、考证
永福堂本实物,有三项科学考证基础,一是纸张,二是墨迹,三是装订所用麻线,也就是说,此三项均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如碳14或近红外光谱分析)测定具体年代,结论更科学,但目前个人尚不具备条件,以下考证大体依文本痕迹结合文献信息做一般推论,以求教于博雅君子。
此画稿时间,我断为清代,由画面题词字迹及书法水平推测,应自民间画家手笔,因《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经典,一切与此相关的文献,无论出自名人还是民间作者,在《西厢记》研究史上均有价值。
画稿封面题“癸巳冬季”四字,清代近二百七十年历史,计有五个“癸巳年”,分别是顺治十年(一六五三年)、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年)、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年)、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年)、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年)。此封面题字,难下确切结论,依画风及相关文献断为清代(早顺治晚光绪),推论如下:
1、画稿卷一题词:“法本师住持南禅地,老夫人开宴北堂春,张君瑞巧做东床婿,崔莺莺待月西厢下”。四句题诗,非所有《西厢记》版本中均出现,一般在早期,也即明万历前后。
王季思校注本《西厢记》
王季思曾指出,王骥德本《厢记》卷末“法本师住持南赡地”,后校注说“南赡地”旧作“南禅地”,后金圣叹本此句正作“法本师住持南禅地”,“可见他所根据的应该是一个比较早的旧本”(《西厢记校注》第二三七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此画稿虽出民间,但明确写为“南禅地”,依王季思推论,画稿所依据版本可能亦较早,作者对《西厢记》如此熟悉,推测应是见过较早版本和相关图录。
此画稿发现于山西运城,这一区域恰好是《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永济所在地区,此亦符合文献发现与文献产生地越近越接近真实,越具史料价值的规律。当地人关心当地事,永济普救寺发生的故事,与此相关的《西厢记》文献极有被重视的可能,明代各类《西厢记》刻本在永济流传应是基本事实,画稿作者受其影响也在情理之中。
2、今天研究《西厢记》的学者均认为《碧筠斋古本北西厢》(明嘉靖本)是已知《西厢记》最早版本,此书虽已失传,但存同治钞本,是目前可见《西厢记》最早存世钞本。
据陈旭耀《现存明刊〈西厢记〉综论》提示,此本楔子即有此四句,不过顺序略有不同,第一二句恰好倒过来,最后一句“西厢下”,碧筠斋本作“西厢记”,画稿题为“下”,以文意衡之,“下”较“记”字更合理,也可推论“下”为早期写法,“记”字稍后。
徐文长批点《重刻订正元本批点画意北西厢》(万历本),每折第一套曲前均有此“正名”四句。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万历本)将此四句诗移到卷五作为全剧总目,《新订徐文长先生批点音释北西厢》(崇祯本)第一出前有此四句开场诗。
《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
《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崇祯本)与批点画意本接近,卷前楔子即为此四句诗(该书第二、一一二、一三零、二二四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二零零七年)。后出《西厢记》版本中多无此四句诗。
王季思校注本《西厢记》,先以暖红室翻刻凌蒙初刻本为主,后参以王伯良本、汲古阁六十种传奇本、毛西河本、弘治本、张深之本、刘龙田本,均为明版,依此推断,有此四句诗本靠前,无此四句诗本靠后,画稿写此四句,说明所受影响应是较早版本。
画稿题诗“法本师住持南禅地,老夫人开宴北堂春,张君瑞巧做东床婿,崔莺莺待月西厢下”,每句顺序与常见本略有不同,如张深之本第一句即是“张君瑞巧做东床婿”,说明画稿作者不是原文照抄,或另有所本,依故事情节发展先后,则画稿题诗顺序似较合理。
3、多数《西厢记》版本中孙飞虎未被斩首,惟董西厢中孙飞虎被斩,卷三曰“杜取孙飞虎斩之,余众悉免。”(凌景埏校注《董解元西厢记》第六十三页,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零年)。
画稿第六图“杀贼人弟兄相会”,画杜君实手提孙飞虎首级面见张君瑞、崔莺莺和老夫人,此图为目前《西厢记》版刻图录及绘画作品中仅见(限于本人阅读范围。参阅《明刊西厢记全图》(弘治本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八三年;《西厢记与明代插图绘本展图录》,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一九九三年;《西厢俪影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一九九九年;《西厢记版刻图录》,广陵书社,二零零零年;董捷《明清刊西厢记版画考析》,河北美术出版社,二零零六年;钱酉山《雅趣藏书——绣像西厢时艺》,学苑出版社,二零零七年)。
《明刊西厢记全图》
董西厢在王西厢前,似可判断画稿构图所依版本应是董西厢或另有所本,画稿完成时间也自然靠前。
4、画稿每图标题,均为画者概括《西厢》故事情节所拟,与流行《西厢记》版刻图录标题全不重复,独立创作的可能性大。画稿标题多近口语,似受弘治本标题影响,构图疑也受其影响,比如弘治本图喜用猫、狗、鹿、羊装饰画面,《西厢全图》也多用此种手法,弘治本是目前已知最早完整图文并存的《西厢记》刻本。
5、永福堂本框外题句,因与原作不协调且字迹亦与原题笔迹不同,应是熟悉《西厢记》读者随意题写(包括第一面“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及两首著名的“待月西厢下”和“月色溶溶夜”及“五千钱使得着也”等)。
这些画外题句再加第十五图“凤只鸾孤,月园云遮,心头想”,出《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凤只鸾孤,月园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中原话(王季思校注《西厢记》第一五九页);第十六图题句:“当日娥皇为虞舜愁今日莺莺为君瑞忧”(第五本第一折);第十七图“郑恒取亲”(画外题:崔老夫人娘家姪儿郑恒,下题: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纵然官上加官,谁许亲上做亲),出《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至如你官上加官,也不合亲上做亲”(同上第一六八、一七九页),虽个别词语略有不同,但均是《西厢记》戏词,一定是《西厢记》对普通民众影响大,受影响读者见画稿凭记忆随手写出。
剧中人物名字,偶见同音错讹处,如第一图法聪,讹为“法从”,第五图惠明讹为“会明”;第九图“写闲帖来往仝信”,“仝”字写法特殊。这些随意题句或可从另外角度解释为《西厢记》对普通民众产生较大影响,戏词流行是戏剧影响的重要表证。
《西厢全图》第十三图
6、第十三图“老夫人知角”。董西厢卷一“大抵这个酸丁忒劣角”,弘治本“红娘献计策与生”图下“街上好贱柴,烧你个傻角”,王西厢第一本第三折“我不知他想甚么哩,世上有这等傻角”等语。
“傻角”,王季思解为“谓人之不解事也”。山西李小强、王小忠《西厢记方言俗语注释本》,认为“傻角”是蒲州方言,有“笨蛋、傻瓜、呆子”之意,含有“爱、喜欢”的意思(见该书第四十七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一九九七年),画稿“知角”一词,猜测不是讹写,或是“傻角”之反意,意谓“人之解事也”(结合画外题句“今日已来睄,明日已来睄,老夫人知道了”),“知角”应是当时习语,随意题句用此,足证画稿作者对早期《西厢记》版本娴熟。
此图即为人熟知的“拷红”,老夫人身后屏风左右各有题诗,左题诗我没有识读出来,右题诗是王维《山居秋暝》前两句,王维是蒲州即今山西运城人,《西厢记》故事源于元稹《会真记》,王维在前元稹在后,《西厢记》题王维诗合情合理,可见画稿作者非常用心。闵寓五《西厢记》十七图屏风外题苏东坡《赤壁赋》,曾被蒋星煜认为不合时代,永福堂本的处理方式则没有出现这样的时空倒错。
《西厢记版刻图录》
三、价值
研究《西厢记》版本、传播和接受的著作很多(如蒋星煜《明刊本西厢记研究》、赵春宁《西厢记传播研究》、*季鸿《明清西厢记研究》、伏涤修《西厢记接受史研究》等),惜因文献限制,尚缺实物发现。
永福堂《西厢全图》虽是民间画工之作,流传于社会下层,但社会下层接受程度愈高,愈说明《西厢记》普及流传之广,愈反映《西厢记》艺术魅力之大。
画稿如有刻版流传,则画稿价值要高于刻本,因画稿是直接创作,刻本是复制方式,但有刻本流传的《西厢记》插图,原始画稿保留存世的可能极低。永福堂本属直接创作,虽无刻本且是佚名之作,但画稿整体传达了许多《西厢记》传播的时代信息,在《西厢记》传播史上应具特殊意义。
明代《西厢记》版刻插图虽夥,但多数依附剧本而作,(德藏闵寓五《西厢记套色插图》是独立画作还是剧本插图,学术界尚存争论。闵振声本是诗文与绘图汇刊)。
旧绢本嵌裱设色绘本《西厢记全图》
永福堂本画稿由故事梗概、题诗再加十八图,依剧情完整叙述《西厢记》故事,剧中所有人物全部画出,单面独立表现故事情节(明早期版刻插图,因刷印技术局限,有双面接图现象,对画面整体感有影响,也破坏观赏效果),独立封面封底装订成册,已成创作的“连环画”(蒋星煜称为曲意图)作品,如将来确认可靠产生年代,对中国“连环画”起源也有研究价值。脱离剧本以绘画形式出现,说明《西厢记》故事已深入民间,是其传播中的重要文学史现象。
永福堂本构图与常见版刻插图多有不同,但无疑受早期各种版刻插图影响(我倾向于认为画稿作者更多参照钱酉山康熙刻本《雅趣藏书》),如第十六图“草桥店梦见莺莺”构图与金陵继志斋本(万历)接近(万历起凤馆本亦类似,闵寓五套色图十七图构图略同),最后一图“状元第”与“玩虎轩本”(万历)插图相似(画稿下两只羊寓意吉祥,封三“喜鹊登枝图”明显仿《十竹斋笺谱》)(参阅董捷书第二十四、四十六、四十七、一一八页),其它构图则与已知《西厢记》版画插图全不重复。
《雅趣藏书——绣像西厢时艺》
画稿系毛笔白描,间有墨色晕染,以院墙、屋宇、屏风、树石为主要装饰原素,人物脸型男圆女长,体型男胖女瘦,画面以突出人物为主。画稿线条流畅,背景结构协调,画面人物喜怒表情突出,造型生动,虽是民间画手,但具艺术水准。
目前已知明代《西厢记》版刻插图,除弘治本在北京刻印外,所有版刻多出南人,《西厢》故事发生在山西永济,而北人版刻插图极少见,此画稿出现似可弥补这个空缺。如将来画稿产生年代得到学术界认可,可独立影印成册公开印行以保存史料并壮《西厢记》研究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