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亭指要肺痿》:“宿(左)。经云:今左关独大,独弦,独数,此肝阳有余。木旺则土衰,湿浊不化,蕴于胃底,鼻秽气升,随肝火上炎,肺金烁消,焉得不咳而为痿乎?
紫菀(一钱)、羚羊(八分)、檀香(一钱)、白芍(炒,一钱)、玉竹(炒,一两)、川贝(一钱五分)、桔便(一钱)、苡米(炒,八钱)、天冬(一钱)、丹皮(一钱)、沙参(八钱)、玉金(七分)、
百合(六钱)、紫降香(一钱)
复诊。原方,加生地六钱,去紫菀、羚羊。”
肺痿:“肺痿者,其积渐已非一日,其寒热不止一端,总由肾中津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然后成之。”(《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肺痿多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迁延不愈或失治误治后,耗伤肺气、灼伤肺津,致使肺虚,津气亏损失于濡养,后期导致肺叶痿弱不用发展而成。
依脉象、症状,清代名医王乐亭分析患者宿某是肝火炽盛,脾虚运化不良,上逆犯肺,灼伤肺津,肺降不及所致。
肝为刚脏与肺为娇脏相对而言,肝气主左升,肺气主右降,左升与右降相反相成,调节气机平衡。若肝气升动太过,肺气肃降不及,肝脉贯膈上肺,气火上逆,循经犯肺,则可出现“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
现代医学中,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归为肺痿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