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老年人哮喘。
熟地、丹皮、泽泻、淮山药、五味子、山萸肉各10克,茯苓0克,枸杞子、补骨脂、巴戟天各15克,胡桃肉1枚。
水煎服,每天一剂,于早晚饭后一个半小时后服00毫升。一个月为一疗程。
偏肾阳虚者,加熟附子、肉桂各10克,偏肾阴虚者,加麦冬、石斛各30克;咳嗽痰多者,加川贝粉(冲服)4克,射干、桔梗、杏仁各10克。
王某,男,60岁,干部。患哮喘6年,肺气肿年。每逢天寒而喘,咳嗽痰多,动则加重;口唇淡紫,面色咣白,虚汗津津,舌淡红、苔薄白,脉虚滑数,两尺乏力。此为肾阳虚极,不能摄纳,肾气上奔,发为喘息。治以温补肾阳,固摄下元,纳气平喘。处方:熟附子、肉桂、熟地、丹皮、泽泻、淮山药、五味子、山萸肉、射干、桔梗、杏仁各10克,茯苓0克,枸杞子、补骨脂、巴戟天各15克,胡桃肉1枚,川贝粉(冲服)4克。煎成汤剂,每天1剂,于早晚饭后1个半小时服00毫升,连服10天,喘息稍平,继服0天,喘息大减。以此方加减调治个疗程,呼吸自如,重返工作。后以此方制成药丸,服用3个月,随访两个冬春,至今未见复发
主治女性卵巢囊肿
温阳化水,行气通瘀。主治女性卵巢囊肿。
卷官桂10克,炒白术10克,白茯苓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当归尾10克,水蛭6克,土鳖虫6克,益智仁30克,莪术10克,青皮6克,桔梗10克,车前子30克(布包),制香附0克,炮山甲6克,白芥子10克,降香6克,大青叶30克,小茴香6克。
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亦可制丸服。
梁某,女,55岁。左下腹疼痛伴腰痛,时轻时重1年多。食后肠鸣,自感腹部偏左摸到包块。近来尿频尿急而就诊。形瘦面悴,脉细涩,苔薄白稍剥,舌质黯红。腹部明显扪及胎头大小球形肿块,表面光滑,无触痛,可移动。听诊呈浊音,腹部两侧为鼓音,无移动性浊音,无腹泻。血及大小便常规化验无异常。妇检及B超检查,诊为卵巢单房性囊肿。建议手术切除。患者因年岁偏大及经济负担因素不允,要求中医中药治疗。辨证为水湿寒瘀停聚。用此方,捲官桂、炒白术、白云苓、猪苓、泽泻、当归尾、莪术、桔梗、白芥子各10克,水蛭、土鳖虫、青皮、炮山甲、降香、小茴香各6克,益智仁、车前子(布包)、大青叶各30克,制香附0克。此方先后共服80余剂,又以其制丸续服3个月,以善其后。1年后复查B超,囊肿尚有鸡蛋大小,诸症悉除
主治肝硬化腹水
逐水化瘀,补益脾肾,养血疏肝。主治肝硬化腹水。
当归10克,泽泻10克,鸡内金10克,白芍0克,淮山药0克,丹参0克,姜*0克,茵陈0克,板蓝根0克,茯苓15克,三七6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脾肾阳虚型,加太子参、焦术、河车粉;湿热蕴结型,去淮山药、白芍,加焦山桅、碧玉散、田基*、大*、金钱草、二丑;肝郁气滞型,加柴胡、青皮、枳实、川楝杞、延胡;瘀血阴滞型,加川芎、甲珠、鳖甲、二丑、猪苓、泽兰;寒湿困脾型,加制附片、厚朴、苍白术;肝肾阴虚型,加生地、女贞子、麦冬、山楂肉;便血、衄血者,加地榆炭、丹皮、犀角粉;腹水消后患者,加白术、*芪;神志错迷者,加安宫牛*丸;有*染者,加田基*、金钱草。
陈某,男,38岁,干部。患者半年前因腹胀,食少,右胁下疼,医院诊为“慢性肝炎”,间断服用肌苷、齐敦果酸片等西药无效,自觉腹部隆起,食后腹胀更甚,倦怠乏力、大便稀、小便量少。体检: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帝白,巩膜皮肤无*染,颈部有蜘蛛痣二枚,腹部膨大,腹壁青筋显露,肝脾斛,肝在右肋下厘米可触及,脾在左肋下厘米可触及,质硬,移动性浊音(++),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SGPT68单位,TTT16单位,TFT(++),*胆指数6单位,蛋白倒置A/G=.8/3.6。超声波检查:腹水(+)。X线食道钡造影示:食道下段静脉曲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属脾肾阳虚型。服基础方0剂后,腹水基本消退,精神、食欲好转,余症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再按基础方服10剂,复查肝功能基本正常,蛋白已不倒置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生*芪15~3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白芍、当归、莪术各1克,炙甘草10克。
将上药水煎,分次服,每日1剂,连服3个月后,隔日服1剂,再服3个月。此后,以本方制成丸药,继续服6个月,以巩固疗效。全疗程为1年。
若属热胜型,加生石膏、土茯苓各30克;若属寒胜型,桂枝可用至0克,加用细辛3~6克;若气血亏虚者,再加用*参15~30克,首乌15克。
用此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5例,缓解(关节肿痛消失,功能基本恢复,血沉,粘蛋白恢复正常)11例,显效15例,好转16例,无效3例,远期疗效(年后)随访1例,其中缓解10例,显效9例,无效例
主治疝气
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益气,补肾益肝。主治疝气。
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
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
杨某,男,9岁。辜丸肿痛,伴梦遗1周,前来就诊。证见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腰脊酸痛,每遇劳累阴囊坠痛,舌质红,脉细数。辨证为阴虚火动,水不涵木。治宜滋水涵木,润燥消炎。用本方去肉桂加生地、山萸肉各15克,白芍10克,*柏、知母、牛膝各8克,桅子、川楝子、丹皮、地骨皮各10克,温水煎。服5剂,小腹仍有胀痛,照上方加木香、元胡各10克,服7剂痊愈
药方:
丹参30克,生地榆、凌霄花、半枝莲各15克,桃仁、赤芍、炮山甲、皂刺、三棱、丹皮、槐米、山慈菇、牛膝各1克。
共十三味。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30日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