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伍炳亮让世人看到最美的古典家具新京报
TUhjnbcbe - 2023/7/6 20:13:00

在伍炳亮眼里,他设计制作的家具就像“可爱的孩子”。

四十载如一日投身家具设计与制作,伍炳亮依然不改“木匠本色”。

伍炳亮,中国工美艺术大师、伍氏兴隆明式家具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艺术总监,出生于广东江门台山。现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常务主席、中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艺术品鉴定评估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明式家具学会理事和中国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收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年10月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伍炳亮设计的老红酸枝精雕西番莲花纹的12张宝座、9个花几以及1张平头大案,合计22件套的清式家具,放置于宝蕴楼主楼的接待大厅,成为国家领导人外事活动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年12月28日故宫建福宫举办的“工艺美术与文人趣味”伍炳亮作品文化论坛活动,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为伍炳亮先生颁发收藏证书,以表彰其“法古宜今”的古典家具制式和改良创新的匠人精神。

年12月29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审结果揭晓,伍炳亮荣获“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称号,由此成为在中国传统家具领域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年11月9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公布首批“大国非遗工匠”名单,全国认定名,伍炳亮入选其中。

年5月14日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伍炳亮创作展出的“明式海南*花梨《方脚大号素身四出头官帽椅中堂系列》”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从年至今,伍炳亮携其传统家具作品已连续参加多次文博会,共创下了“十二连冠”的纪录,连获十三个最高荣誉奖。

匠心阐释

伍炳亮自年从事明清家具收藏、研究以及设计制作,至今已逾四十载。他对明清家具的造型、结构及文化内涵有着独到的见解,提出以“型”、“艺”、“材”、“韵”为准则的传统家具评鉴与设计制作指导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制作、改良与创新设计出一批明清式艺术家具精品。作品以“型精韵深、材艺双美”的特点深受国内传统家具专家、学者、收藏家推崇,多件精致作品先后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恭王府等收藏,并在深圳文化博览会、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全国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等各类展会中屡获殊荣。

年,出生在岭南农村的伍炳亮20多岁,彼时的他是一名学徒小木匠,一天工作十个小时,牛仔裤已经磨出洞,他仍然干得起劲。年,当时“万元户”的说法刚刚兴起,伍炳亮用一个破旧的旅行包包裹了一万元的现金,去广州的二手家具市场收老家具。晚上在宾馆睡觉时,行李里面值十元的钱币搁在头下当枕头,丝毫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一天后,一万元换了一车老家具,他满意而归。

如今,年过六旬的他守着自己的古典家具生产车间,每天七点前准时到厂,和工人一样劳作8到10个小时,从选料、开料、构思、设计亲力亲为。一生与家具打交道,他仍然习惯用“美”、“丑”两个字来评价家具。他告诉记者,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世人看到什么是“美”的古典家具,并将这份美传承下去。

从小木匠到收藏家

年,伍炳亮出生在广东省台山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成年后的他选择去做木匠学徒。当时一个农民的收入是一年元,而木匠一年的收入最高可以到0元。物质匮乏的年代,收入是他决定做木匠的主要动力。

台山有“全国第一侨乡”之称,兵荒马乱、物质匮乏的年代,第一代台山华侨靠着勤劳勇敢和智慧毅力走向海外。伍炳亮虽然没有外出打拼的机会,做木匠一样“非常拼”。“当时我主要是做开料,在一米多长的开料凳上刨料。有的木料很长,需要猫着腰从凳子一头一口气刨到另一头,为了更快点,我都是跑着刨。那时穿的牛仔裤的屁股、膝盖部分都磨破了。”

“爱拼”的他不止用蛮劲儿,刨、斧起落之间,他对木材属性、家具部件尺寸了然于心。年,他结婚了,也就在那时,他开始从事收购古董家具的生意。从农村收一些老家具,经过修缮再卖出去,挣着差价,他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收一件品相好、破损少的家具要块,我只能卖块,但是如果收一件破破烂烂、品相很差的家具,只要二三百块,我可以修得很好,一样卖出。也是那个时候,买家的选择让我开始领会家具的美,什么是美,美在哪里,并试着将这些美塑造出来。”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所著的《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等相关著作出版发行,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阵收藏、收购明清时期家具的热潮,那时伍炳亮也加入了这个行列。除了在全国各地搜集明清时期老家具,他同时在海南岛购买海南*花梨老家具和材料。“那个时候的我多次前往海南岛,可以说是跑遍了海南每一个角落,其中三亚市的崖城镇和*流镇是这类家具较为集中的地点。”在收购过程中,因为很多老家具款型粗糙、破损较多,年,伍炳亮与朋友在海南合作建厂,将老家具拆散后重新修复整理,再对外出售。年,伍炳亮在台山市建立兴隆红木工艺厂,使用海南*花梨来制作仿古家具,销往我国港澳台和新加坡等区域。

海南*花梨是一种生长于我国海南、广东地区的名贵木材,学名“降香*檀”,以优美色泽、行云流水般的花纹以及淡淡的香气闻名,在明清时期,被视作制作硬木家具的佳品。这个如今已经名声遐迩的名字,在收藏界故事颇多。中国明式家具研究的开拓者、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曾经在书中赞叹这种木材的优美色泽:“老的花梨木家具的木料,无论其颜色深浅,通常都指明是‘*的’,以形容所有真品共有的色泽。这种色调带有如同金箔反射出来那种闪闪金光,在木材的光滑表面上洒上一片奇妙的光辉。”著名作家、收藏家海岩也是古典家具的痴迷爱好者,他曾经以“姚*魏紫俱零凋”来形容红木家具的价值,其中的“姚*”便指的是海南*花梨。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海南*花梨的价格已经上涨到每吨元到1万元。在当时古典家具行业还未起步之时,伍炳亮就从材料储备、家具收藏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一张老照片中,刚满三十岁的伍炳亮骑着最新款的摩托车、身穿喇叭裤,一头长发尽显意气风发之态。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利用当地外贸创汇的优势,伍炳亮早早地完成了人生财富的积累,年纪轻轻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我只要最美的”

收藏给伍炳亮带来财富,但这个过程也充满了未知的辛苦和风险。至今,伍炳亮还保留着一张年5月8日在广州每晚一元住宿的凭证。他回忆说,当时在农村能收购回来的老家具越来越少,他听说广州有一条专门从事二手家具买卖的商业街,怀揣一万元现金,他只身去了广州。这一万元现金全部是十元面值纸币组成,晚上在宾馆睡觉的时候,他把现金当枕头。他笑着说:“也许当时的人也想不到,这个年轻人破破烂烂的包里有一万块钱,这样我反而安全了。”一天后,一万元换了一车老家具,他满意而归。还有一次,在年,在和同行喝茶聊天的时候,他听说广州有一件广作风格的坐榻,品相很好,当天下午他就去了广州。“当时从台山去广州很不方便,要坐两趟渡轮,前后花九个小时。很多人对我不理解,问我,伍先生,以你现在的身家,有必要这么拼吗?一个人有五万元就可以过一辈子啦。”伍炳亮回忆说:“这样说也无不道理,当时公务员一个月的收入也才二三十元,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最后这件家具我以元价格收回,以元的价格卖出。转手之间,收入比一个公务员一年的收入还要多。”

古典家具收藏并非易事,即便在改革开放初期、经商氛围浓厚的广东,从事古典家具的收购仅靠胆略、机会也不行,还需要一双识出精品的慧眼。时至今日,很多慕名而来的古典家具收藏者都想从这位经验丰富的大家口中寻求收藏秘籍。伍炳亮回忆说:“我舍得花钱,买就买最美的。也正是这样,这么多年‘打眼’的经历没有,我的收藏之路一直很稳妥。”

何为古典家具之美?在伍炳亮看来,美的概念因人而异,但是古典家具尤其明清家具在几百年的发展中,美的内涵在看似多变的造型艺术中固定下来,尺寸比例、线脚装饰、榫卯结构、雕刻纹饰有成体系的美学语言,对于经验丰富的行内人来说,看到一件家具的第一眼,就可以断定美还是丑。伍炳亮回忆起一件小事,收藏家具多年,谁家有什么家具他都了然于心。当地有一家祖传做首饰的人家,家里有一套祖传的圆形餐台,其腿部的竹节纹饰尤为漂亮。伍炳亮一见倾心,多次去对方家里,希望收购此物。“人家在我们当地也是大户人家,没有出售的意思,即便我去了很多次,对方就是不卖。没有办法,最后我跟那家主人说,不卖给我,可以让我拍张照片吗?”对方同意了。拿着这张照片,伍炳亮经过尺寸改良,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改良后的古典家具。

这件家具的制作为他的古典家具探索之路开了一扇新大门。从此以后,除了回收老家具、按照老家具的样子做仿古家具,伍炳亮也开始尝试在老家具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伍炳亮回忆说,尤其是当时从海南岛收购来的海南*花梨老家具,例如凉床、米柜、新款梳妆台、办公桌等等都是民间日常生活用品,一般是民间工匠制作出来的,相比明清经典家具款型,造型、尺寸比例、工艺也往往比较粗糙。在回收这些*花梨老料的同时,伍炳亮开始尝试对这些老家具进行改良设计,将无法再使用的零件小料收集起来,想办法制作出新家具。

旧物改造,传承创新

从年至年,伍炳亮所做家具大多以海南*花梨为主材。多年沉浸其中,以至于他看到一件“丑作”,都禁不住想改造一番。因此,伍炳亮也被戏称为“台山无影手”,很多消费者、藏家都拿着自己的家具,请他重新设计、改良再做。

伍炳亮介绍说,由于海南*花梨的产地特殊,在明清时期,主要家具使用地区也集中在海南岛、广东地区,与经典的宫廷家具款式相比十分粗糙。“常见的问题就是尺寸比例不佳、纹饰风格不统一,例如线条弧度过长或过短、线条不够流畅、束腰过短(家具上的一个收缩部分,一般位在面板边框和牙条之间)、面板或裙板厚度不够等等。还有的是风格不统一,例如一件罗汉床,整体造型呈明式风格,但是面板呈现凸池板,这是清式的做法,导致韵味也不协调。”

“海南*花梨的材料很珍贵,成长百年,可用的心材才拇指般粗细,如果粗制滥造使用在家具上,这是让人心痛的浪费!”多年的修补制作经验,让他对传统家具的审美眼光和设计把握能力首屈一指。从年至今,他主编了《伍炳亮作品珍赏-中国传统家具收藏经典》和《伍氏兴隆-明式海南*花梨家具作品珍赏》,将多年来从海外收购和自己创新制作的家具整理成册。这两本书一度成为行业仿照的“教科书”,因为出版后一直没有再版,原价一千多元的价格在网购平台被炒作到几万元。

在改良老家具的同时,伍炳亮的做法还面临着质疑。“有人曾经问我,你做的家具和故宫里的一样吗?是经典原版吗?”对于这些疑问,他的回应是:“不同时期的家具都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影响和人们审美追求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特征,很多老家具在明清时代都由文人工匠参与制作,虽具有很强的艺术传承价值,但也存在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需求。我们要取其精华,摒弃不足,将这些存在瑕疵的家具进行改良,将它们打造得更加完美。”

在伍炳亮制作的家具作品中,一套由其设计的浮雕荷花纹小宝座颇受瞩目。这套宝座的原型来自故宫的一件莲花纹宝座,原件是尺寸较为宽大,伍炳亮将其宝座面板尺寸改小,相应高度也按比例缩小,座面经过曲线处理,坐起来更为舒适。在他设计的作品中,还有诸多这样的改良,例如在传统一几两椅的搭配中,几的高度与扶手椅的扶手高度一致,这样的搭配通常在厅堂使用,供主人和客人会谈、喝茶使用;在现代人的起居生活中,厅堂家具的会客功能弱化,伍炳亮将几提高,除了喝茶,使用者还可以相对而坐,可以下棋、就餐,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

年至今,伍炳亮的多件作品连续多届在各类博览会和评审会上荣获“金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佳艺术创作奖”、“消费者最喜爱的红木家具产品奖”等多个奖项。此外,他的数件作品先后被中南海、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恭王府等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在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受外交部和故宫博物院的委托,伍炳亮安排专人将明式老红酸枝大号四出头官帽椅、圈椅、刀牙裙霸王枨小四方台以及大画案等十多件传统家具运往北京故宫博物院建褔宫,用于习近平和特朗普会晤晚宴。原定时间25分钟的晚宴实际持续了至少两个小时,习近平和特朗普的会晤非常圆满成功。为此,外交部和故宫博物院还特致电感谢伍炳亮,协助完成两国元首历史性会晤的光荣使命。

木匠本色传承传统瑰宝

与其他古典家具藏家、企业老板不同的是,伍炳亮的工作室里堆满了木材。没事的时候,他会拿出自己年轻做木匠时的工具箱,划线、角尺、长刨、短刨、斧子一应俱全,甚至20多岁使用的两米长的长锯还保留着,测量、画线、开料、刨平,在多年使用的工作凳上,所有工序一气呵成。

“年轻的时候打的底子,现在的手艺也忘不了。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不会用这些老工具了。”在年,他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古典家具超人比赛”评委。“当时很多选手的技艺水平不合格,不说别的,有的木匠锯弓都没开好就锯料,很容易就锯歪了。没有扎实的手工水平,怎么能做出好家具呢?”

评判一个企业的家具好不好,首先要看老板的文化层次和修为,看他对家具的理解深度,看他有没有很高的审美观。如果他不具备这些能力,那么他做出的产品肯定就是“大排档”。带着这样的想法,伍炳亮从设计、用料、制作等严格把关,让每件作品都能达到收藏级别。“开料我必定在现场的,木料打开后才能看什么花纹纹理,适合做什么家具,所以经常开着开着需要叫停,对尺寸严加把控。”目前,伍氏兴隆多平米的厂房内,伍炳亮对每一件材料的特性、尺寸都记在心里,“把有限的厂房、工人、资金充分整合利用,做到量精品优。”

著名作家、收藏家海岩收藏了伍炳亮的多件作品,笑称自己的钱大都用来收藏了伍炳亮*花梨家具。海岩曾这样评价伍炳亮的作品:“当今社会,整体心态偏向浮躁和急功近利,市场上的仿古家具也难见上等精品,能够对传统家具深入研究并身体力行去全面制作继承的高手实不多见。伍炳亮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投身家具设计与制作,其家具作品既融汇了传统家具各大风格流派之所长,又前后贯穿、表现了在不同时期的制器风貌。”

收藏家马未都曾经说,真正的藏家,收藏发自内心的热爱,收藏给人富饶的精神世界,也给社会带来很大影响。前有张伯驹,为得传世国宝不惜投入重金,虽然以后的日子里,生活没有富裕到让他随手挥霍,但是他却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贵族。在古典家具领域,已到耳顺之年的伍炳亮,也想为世人留下一笔财富。从事家具制作四十余年,设计生产作品一千三百多款。对于收藏的精品以及自己设计的*花梨家具,伍炳亮将其收藏在“伍炳亮*花梨艺术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也将正式对外开放。

台山所处的江门市,一向有制作古典家具的传统,然而和浙江东阳、江苏常熟、福建仙游等红木家具产业基地相比,江门的名声稍弱。生于斯长于斯,伍炳亮也在致力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在台山市人民*府的支持下,明清式家具(广东)研究院也将落户其中。研究院将开展文化研究、技术传承、设计创新、行业交流及产业化项目对接,为当地红木家具产业提供创新支撑,树立当地红木家具在国内外的品牌形象。

“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空间将这些作品展示出来,为广大艺术品爱好者、收藏者以及行业提供一个参观交流的平台;我享受讨论自己的作品,享受讨论设计制作的过程,享受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所有对既往时代的研究都应该渗透对当前社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伍炳亮让世人看到最美的古典家具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