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今本草丹参 [复制链接]

1#
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119.html
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119.html

古今本草:丹参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从古至今,历代所载的丹参基本就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茎。但是,丹参的产地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产地的记载首见于南朝《名医别录》,曰“生桐柏山及太山”,也就是今天河南、山东境内。北宋《本草图经》载:“生桐柏山川谷及泰山。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亦有之”,苏颂在陶弘景记载的基础上,新增了陕西、山西、湖北产地。明代《药性粗评》云“南北川谷处处有之”,清代《握灵本草》也说:“近地处处有之”,可见明清时期丹参的产地已经遍布南北。至近代《增订伪药条辨》中又载“丹参产安徽古城者,...为最佳。”《药物出产辨》言“丹参产四川龙安府为佳,名川丹参”。从古至今,丹参的产区出现由北向西再向南迁移的特征,先是魏晋南朝时期的河南、山东,北宋时期出现陕西、山西、湖北随州,明清时期遍布南北,近代又认为丹参以南方所产为最佳。现代有学者通过对本草文献记载的5个道地产区丹参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的比较研究认为,山西、河南质量综合评价为最佳,四川、湖北质量次之,山东产丹参药材(包括白花和紫花品种)质量欠佳。古今丹参随产地变迁道地有所演变,也是情理之中的必然。

在古人认知中,也对丹参四气属性有过分歧。这种分歧主要有三种意见:寒凉派、温热派、平性派。最初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丹参“微寒”,但是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却说“时人服之多眼赤,故应性热,今云微寒,恐为谬矣”,五代时期的《药性论》中又说其性“平”,以神农氏、陶弘景、孟贯三人为代表的本草记载也就形成了丹参不同四气属性的记载,后人也随之各有附和。近代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总结,他说“《本经》谓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误,缪仲淳亦疑之,至张石顽乃改作微温,详审《本经》、《别录》所载主治,石顽是也。”,也就是说山雷倾向于丹参四气属性为温。山雷出示证据说“丹参气味,《本经》、《别录》皆谓微寒,而所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痼疾结气,无一非寒邪为病,当无用寒药主治之理。而积聚癥瘕,又非温运不通,可疑已极,昔陶隐居已谓其久服眼赤,其性应热,今按色赤行血,断非微寒之物,则石顽《逢原》改作微温,固非武断。既征之《别录》之主腰脊强、脚痹,弘景之治风痹足软,《圣惠方》之主寒疝,验之临证功用,无不灼然可信,则寒字之误,无可疑者。而张隐庵、叶天士等,犹专主《本经》,曲曲附会,虽曰尊《经》之旨宜尔,然反使主治全文皆迷重雾,则拘迂太过,非真能阐发奥旨者也”。山雷言之凿凿,颇有道理。不过,在现代药典及其他中药学著作中,则公认丹参属微寒。

即便是丹参的功效,在古今认识中也是饶有趣味的一件事。《神农本草经》中说丹参“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其“主心腹邪气”者,后世有《时方歌括》丹参饮,药用丹参、檀香、砂仁,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等临床用途。现代更有郭士魁先生所创制冠心2号方,由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降香等活血化瘀药组成,是一首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良方,值得学习和推广运用。再如“破癥除瘕”,李时珍引用《妇人明理论》更谓其“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这也便是“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的谚语由来。即便如此,令人生疑的是仲景《伤寒论》中并不见丹参的影子。这或许与早期对丹参功效的认知有关,《本经》虽然载其“主心腹邪气”,但强调对应的是“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进而虽有“破癥除瘕”之用,但并不涉及到血瘀胸痹;另,仲景治疗胸痹见于《金匮》,其重点方剂为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是从通阳化痰蠲痹角度出发的,但丹参并不符合这一用药原则。猜测,这或许就是《伤寒论》不见丹参的背后因由。直到南朝《名医别录》才开始有“养血,去心腹痼疾”的表述,此时丹参才明确与血分病症关联起来。

《神农本草经》也提及丹参可以“止烦满”,《药性论》中载其主“治百邪*魅”。邪气客于心则烦,客于腹则满,烦满则生“百邪*魅”,丹参“主心腹邪气”所以可以止烦除满,“治百邪*魅”。《日华子本草》则明确说丹参可“养神定志”,后世涉及此用的名方非《校注妇人良方》天王补心丹莫属,是方可用于心悸、失眠、乏力和神经过敏导致的“烦”甚至“百邪*魅”等突出表现的症候群。《名医别录》中又记载说丹参可以对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新修本草》中讲“时人呼为逐马”,陶弘景与苏敬之说联系起来也便是讲丹参可用于痹症的治疗,也正是因为这一功用可使人腰膝强健,所以才会有“逐马”这一别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肯定了这一说法,载“丹参治风软脚,可逐奔马,故名奔马草。曾用,实有效”。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效方活络效灵丹,由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四药组成,简便灵验,可用于糖尿病足、痹证疼痛、伤科等,该方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消肿等作用。在古本草中,《神农本草经》有“益气”之说,《名医别录》有“养血”之说,此说诚如张山雷《本草正义》所言“皆言其积滞既去,而正气自伸之意,亦以通为补耳”。自秦汉至今年间,丹参不变的只是古今药用植物来源,其产地古今不同,其四气属性认识有分歧,其功用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活在当下,谁又能知年后的丹参会是什么样子呢?

尊重历史本来的样子

是对古人最大的尊重

VX:beijing

半夏秋时

谢谢鼓励,再接再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