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门诊大厅艾烟氤氲驱疫 [复制链接]

1#
在家咋治白颠疯

医院门诊大厅艾烟氤氲

医药卫生报讯1月26日16时许,医院的门诊大厅里飘满艾香,烟气氤氲,患者和医务人员穿梭其间。

循着烟气追根溯源,就会发现,门诊咨询台设置有2个熏艾盒、预检分诊台设置有1个熏艾盒。在门诊大厅,自1月24日(除夕)早上开始,这3个熏艾盒就开始工作,艾条、艾绒持续燃烧,艾烟持续在门诊大厅弥漫,覆盖门诊大厅每个区域。

医院门诊大厅放置的艾灸盒

“熏艾条可以除湿、杀虫、除菌。”医院药学部中药师李乾胜介绍说,该院此举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也是借鉴了此前“非典”时期广州中医院在日常清洁消毒之外借助艾条熏艾的做法。当时,广州中医院没有死亡病例,几乎没有发生交叉感染。

医院主要在人群聚集处熏艾,部分病房也点燃艾条。

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端午时节民间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以期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

据介绍,艾条一根燃烧40~60分钟,艾绒燃烧约10分钟一小包,该院有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熏艾。

脑病一科病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归属于“疫病”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

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前往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并带领专家组医院临床一线诊治病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仝小林介绍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邪为“寒湿”,中医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延伸阅读:

古人防瘟疫十法

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可以发现人类同瘟疫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经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虽然每次瘟疫都会夺走无数人的生命,但这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没有阻挡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古人到底是如何运用聪明智慧来防治瘟疫的?这篇文章中就有答案,让我们一同来涨姿势吧~

01

意念吐纳法

《素问遗篇·刺法论》提出意念吐纳法:“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

“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

02

药浴法

《素问遗篇·刺法论》提出:“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普济方》治时气瘴疫浴汤方:“桃枝叶(十两)白芷(三两)柏叶(五两)上为散。每服三两,煎汤浴之,极良。”

清代刘奎《松峰说疫·卷之五·诸方·避瘟方》“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

03

粉身法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赤散方以“牡丹五分,皂荚五分炙之,细辛、干姜、附子各三分,肉桂二分,真珠四分,踯躅四分。捣,筛为散……晨夜行,及视病,亦宜少许以纳粉,粉身佳。”该方以各种祛邪辟秽药物组成,外粉周身以御时行邪气。

同时,《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姚大夫粉身方”,“芎穹白芷藁本三物等分。下筛,内米粉中,以涂粉身于身。大良。”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粉身散、《外台秘要》治温病粉身散方与此方同。

04

点眼法

清代鲍相璈首先明确提出用“人马平安散”点眼预防时疫,其组成和用法为:“冰片、麝香、飞过明雄、飞过朱砂各五分、牙硝一钱,共为细末,磁瓶紧收勿泄气,男左女右以少许点目大毗。用此入时疫病家则不沾染。”

05

塞鼻涂鼻法

明代雄*开始被单独用于涂抹防疫的同时,也被用于塞鼻以防疫。吴琨在《医方考》辟瘟法中说:“凡觉天行时气,恐其相染,……仍以雄*豆许用绵裹之塞鼻一窍,男左女右用之。或用大蒜塞鼻,或用阿魏塞鼻,皆良。”

《串雅内外编》在辟疫条下指出:“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去,则不相传染。”

/p>

1、给病邪直入鼻腔制造了障碍(过滤网功能)2、以香避秽,油性粘滞,故选香油。

3、探鼻取嚏,驱邪外出合升阳之法的理。

06

取嚏法

明代万表在《万氏济世良方》“瘟疫不相传染方”中指出:“凡入疫病之家,……既出,或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之为佳。”

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所载“通气散”:“元胡索钱半、皂角川芍各一钱、黎芦五分、踯躅花二分半,用纸燃蘸药,搐于鼻中取嚏,日三五次。”

07

悬挂佩戴法

药物悬挂、佩带是指以绛囊、绢帛或红布包裹药物,悬挂于门户、帐前或带于手臂、头顶,以预防疫病的药物外用的方法。悬挂、佩戴用单味药物主要有桑根、女青、马蹄屑和降香,复方主要包括老君神明白散、太乙流金散、赤散、虎头杀*方、除秽靖瘟丹等。

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瘴气疫厉温毒诸方第十五》中的记载老君神明白散如下:“术一两,附子三两,乌头四两,桔梗二两半,细辛一两……一家合药,则一里无病,此带行所遇,病气皆消。”

08

熏香法

李时珍谓:“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

《验方新编》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时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

《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的“避瘟丹”,由乳香、降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枣组成,谓:“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秽气。”

09

服药法

《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载“小金丹方”,其组成、制备与服用方法为:辰砂二两,水磨雄*一两,叶子雌*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之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方中四味药物,特别是朱砂、雄*是后世辟瘟防疫常用的药物。

《和剂局方》所载“仙术汤”,能“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以苍术为君,配合干姜、枣、杏仁、甘草而成。

《医方简义》中的“避瘟丸”,由雄*、*箭羽、丹参、赤小豆组成,服之“可不染瘟疫也。”

《圣济总录》的“调中丸”,由大*、麻仁、枳壳、茯苓、芍药、前胡、*芩组成,“食后饮下,微利为度”,“辟四时疫疠非节之气”。

10

精神调摄法

《素问遗篇·刺法论》曰:“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告诫人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要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

结语

除了上述预防十法以外,古人还特别强调饮食卫生以及个人清洁。秦汉时期的《汉律》规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还有记载用佩兰等草药洗浴,可以防止疾病,保持健康。元代医家还建议保持口腔清洁,指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中国很多地区至今还保持着古代传下来的预防保健习惯。南方的端午节饮菖蒲和雄*酒等习惯,很多都同预防瘟疫有关。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值得借鉴和思考。

◆◆◆◆◆[生命必修课·Liferequiredcourse]

*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