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积石山秧歌文化团团带你读临夏史话丛书 [复制链接]

1#

团团导读

临夏州委书记杨元忠在《以史为鉴谋复兴——写在临夏州史话丛书修订出版之际》一文中指出:“这套史话丛书,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临夏地理位置之重要、自然遗存之丰富、历史文化之悠久、民族风情之浓郁、各族人民之勤劳。临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被誉为河湟雄镇、中国西部旱码头,有中国彩陶之乡、中国花儿之乡的美称。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发展信心的重要来源。”众所周知,临夏秧歌,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其特色鲜明,人数众多,场面宏大,气势恢宏,内容丰富,花样繁多,涉及地域广阔。春节期间,又是人们期待秧歌社火的时节,团团将连续摘取《临夏史话丛书》中对全州各地不同特点的秧歌文化所做的梳理,带你体会分享临夏秧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彩丰富的民俗习惯。

积石山秧歌与西北秧歌同根同脉。积石山因在古河州西部,所以积石山秧歌也叫西乡秧歌。

据历史记载,早在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社火这一民间娱乐活动。《风俗通》记载:“百日之劳,一日之乐,集社燃火,群歌群舞,集社燃火而舞之蹈之,祈于天祷于地,以获吉也。”民国时期纂修的《续修导河县志》也载:“遇丰年,则扮演社火,即乡人傩之遗意。”积石山从何时开始玩秧歌,已难考证,但据老人们讲,至迟在清朝末期,春节期间已经开始玩秧歌。

积石山秧歌一般以村庄为单位(也有邻近几个村庄联合的),公推一位德高望重、热心文化娱乐活动的人为秧歌“柱子”,负责领导、主持秧歌队各项事宜。在农历腊月筹备排练,正月初三左右开始着装表演,正月十五或十六卸装结束。秧歌队规模视村落大小和经济条件而定,少则五六十人,多则百余人。

积石山秧歌的角色在保留传统角色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丰富,各角色的服装、道具也在更新。不同时期和不同村庄,角色也多少不一,不尽相同,每一个角色的人数因秧歌队的规模多少有异。各角色在秧歌队伍中的排列次序,虽大同亦有小异,但秧歌队的角色一般都有旗手、童子鞭、药告(道童)、唢呐手、太傅、武将、中郎、腊花、锣鼓队,安集等乡的还有“财宝神”,另有舞狮、舞龙、跑旱船、尕黑驴、妖婆、*子、货郎、笑和尚、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杂耍角色。

秧歌源于巫术,源于傩,与生产劳动和古代祭祀农神、祈福禳灾有密切关系。这一民间歌舞形式和乐舞文化源远流长,并不断演变发展,形成一套比较固定的表演仪规与礼俗。同样,积石山秧歌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表演仪规与礼俗,主要有请秧歌、请神、降香、探马与送报单、讨封与封赏、备饯、迎候接待、进场表演、告别起身、回神卸将,等等。正因为在表演仪规与礼俗中有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民俗信仰,因此也传承下来诸多禁忌,如年景不好或发生不幸事件是忌讳扭秧歌、忌妇女装扮秧歌角子(目前有的秧歌队也吸收女性扮秧歌角子,但限于装扮腊花、船姑娘、摇婆等角色)、演唱时唱吉不唱凶、两队秧歌相遇时忌锣鼓响动等。

积石山秧歌表演一般分为行进表演、出入场表演(也叫大场表演)、折子戏表演(也叫小场表演)。

行进表演是指秧歌队行进途中的表演。一是秧歌队整个队伍在行进中和着鼓点迈着秧歌步伐,做着动作,手舞足蹈。二是路遇问“报子”的观众,太傅等还要与他问答“报子”,这时摇婆、*子、货郎等也要配合,渲染气氛。三是摇婆等杂耍角色也与观众进行互动,比如摇婆把“喜欢宝”(布娃娃)送到中青年男女的手中,表示代表神送子女,接到“喜欢宝”的很高兴,一般在“喜欢宝”小口袋中装一点钱,表示感谢。四是备饯表演,路遇备饯者,秧歌队“见相作赋”,唱上几段表示吉祥祝福的秧歌曲,秧歌队的各方阵按规定的套路将自己的节目表演一番。

出入场表演,也叫大场表演,是秧歌队最重要的、最精彩的表演。秧歌队到达邀请的村庄布置的场地后,进行入场表演。先是秧歌队代表与接秧歌者互唱秧歌曲,接秧歌者主要夸赞秧歌队,表达欢迎和辛苦之意。秧歌队主要表达送太平与送吉祥之意、夸赞村庄的山水人文和答谢隆重的礼遇。然后是秧歌队的集体舞,秧歌队的各方阵逐次进入场地,按规定的套路将自己的节目表演一番,如鞭子手舞鞭子表演,太傅、武将的灯舞,中郎、腊花的歌舞,锣鼓队的鼓舞,还有舞狮、旱船舞,以及跑尕黑驴和摇婆、*子、货郎等杂耍角色的表演等。出场表演,也叫退场表演,是秧歌队完成演出后,退场离开时的表演,基本和入场表演相似,只是演唱的内容不同。退场表演一是表示东道主的盛情款待;二是表示秧歌队将病痛灾难、口舌是非等不详和祸患带出财门,扔到荒郊野外,将平安、吉祥、财富等留给东道主的祝愿。

折子戏表演,也叫小场表演。入场表演结束后,进行折子戏表演。折子戏主要以眉户戏为主,主要曲目有《张良卖布》《武松打虎》《颜贵卖水》《牧童放牛》《平贵还窑》《杀狗劝妻》《小姑贤》《墙头记》《舍饭》《盘山》《百猿盗桃》《韩信算卦》《三郎挂花》等。两个折子戏中间还常表演“打调”,杂耍角色也常在两个折子戏上场中间表演,以便为下一个折子戏赢得化妆等准备时间。

积石山秧歌的唱词非常丰富,从秧歌的仪规方面讲,每一道仪规,如请神、降香、探马、路途问答、备饯、讨封、进村迎候、告别和送行、卸将等,都有其规定的唱词;从秧歌的各个角色讲,每个角色,如太傅、财宝神、中郎、腊花、摇婆、货郎、船姑娘、差纪等,也有其自己的唱间:从内容讲,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天文地理、生产生活、祝福恭喜、迎送夸赞等无所不包;从曲调上讲,大致有问答报子、财宝神、秧歌曲、小调、打调等。这些唱词,一是庆贺这一年国泰民安,人寿年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人丁兴旺;二是娱乐,欢度新春佳节;三是娱神,寄托向天地神灵祈福于人间的愿望;四是向邻村亲朋好友送吉祥太平和新年祝福;五是教育、启迪、劝化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邻里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

报子演唱也叫“报子问答”,这是积石山秧歌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演唱形式。秧歌队在请神、降香、行进途中、备饯、进出财门、回神卸降时一般都要演唱。一般由走在前面的太傅演唱,不过其他的“大身子”(太傅和武将)也承担这个任务,观众问到谁,谁就要用报子曲作答。酬答报子需要渊博的知识、机智灵活的应变与唱和表达能力,所以秧歌队选最适宜的人走在方阵前面,担任唱秧歌曲和酬答报子的重任,这种角色也最能体现该秧歌队的文化底蕴和实力。报子唱词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多句,视其需要而定,没有定规。唱词的结构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以七字句、八字句居多。报子演唱以对唱为主要演唱形式,唱腔高亢、古朴、节奏感强、铿锵有力是其在音乐上的鲜明特点。开头以一声铿锵有力的“哎呀嗨!”起音,接着似说似唱,以非常有节奏感的腔调演唱。如财门前的报子问答:

问:哎呀嗨!什么人把朝门?什么人把庙门?什么人把寺门?什么人把财门?什么人把后门?什么人把天门?什么人把的土券门?

答:哎呀嗨!秦琼敬德把朝门,哼哈二将把庙门,魔家四将把寺门,神荼郁垒把财门,魏征丞相把后门,青龙白虎把天门,土行僧把的土券门!

问:哎呀嗨!你进我的财门,有带无带?

答:哎呀嗨!有带有带!

秧歌队进门是空不进,万年的福气带进门;

左肩上担着一担金,右肩上担着一担银;

左手里拖的小男童,右手里拖的女花童;

脊背上背的摇钱树,怀里揣的聚宝盆;

左脚进门文曲星,右脚进门武曲星;

车轱辘大的元宝往前滚,十八辆骡车紧随跟;

赶快卸在大院中,你庄村祖祖辈辈常受用!

积石山秧歌队众多,有六十多支,全县十七个乡镇中除大河家镇外,其余乡镇都有秧歌队。较有名气的传统秧歌队有安集乡的五山庙秧歌队、新庄与仲家咀秧歌队、安家湾秧歌队、蒲家湾秧歌队,胡林家乡的庙湾秧歌队,柳沟乡的龚家秧歌队、赵王家秧歌队,石塬乡的马家秧歌队,刘集乡的肖家大庄秧歌队、杂户庄秧歌队,寨子沟乡的善家秧歌队、磨沟秧歌队,居集乡的甘藏秧歌队、深沟秧歌队,银川乡的西番庄秧歌队、新庄秧歌队、水陈秧歌队,铺川乡的上庄秧歌队、下庄秧歌队、嘴头秧歌队,郭干乡的大杨家秧歌队、满陈家秧歌队,吹麻滩镇的林坪秧歌队等。

本文文字取自《积石山县史话》,主编:董克义

部分图片来源:中国甘肃网、积石山县发布、网络

编辑

熊*、范焱

走近她

了解她

热爱她

这是你不知道的临夏

让我们一起缓缓拉开历史的帷幕

领略真实临夏的迷人风采。

未完待续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