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方剂学中药学中诊考点大汇总 [复制链接]

1#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m.39.net/disease/a_5972056.html

方剂学、中药学考点大汇总

解表剂

1、辛温

麻*汤

麻*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香苏散

香苏散用陈皮草,外感风寒气滞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止嗽散

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止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2、辛凉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桑菊饮

桑菊饮中杏桔翘,芦根甘草薄荷饶,疏风宣肺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石甘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二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3、扶正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参苏饮

参苏饮内草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葛根木香桔梗茯,气虚感寒最宜用。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泻下剂

1、寒下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竭,急下存阴第一方。

大*牡丹汤

金匮大*牡丹桃,冬瓜仁又加芒硝,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2、温下

大*附子汤

大*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痛莫当,温阳散寒泻积滞,功在温下妙非常。

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疾振脾阳。

3、润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麻杏芍,润肠泻热又行气,津伤便秘服之易。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少肠中燥,温肾益精便自通。

4、逐水

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胁下悬饮腹肿满,三药为末枣汤下。

5、攻补兼施

*龙汤

*龙汤枳朴硝*,参归桔枣草生姜,阳明腑实气血虚,补益气血兼清热。

和解剂

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芩加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枳实芩夏芍姜枣,往来寒热心下满,和解泄热表里方。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达原饮

达原饮用槟草果,厚朴芍芩知母草,开达膜原辟秽浊,瘟疫疟疾服之安。

2、调和肝脾

痛泻要方

痛泻药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清热剂

1、清气分热

白虎汤

白虎汤中石膏君,知母甘草加粳米,热盛伤津口大渴,清热生津有奇功。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用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2、清营凉血

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犀角地*汤

犀角地*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

3、清热解毒

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凉膈散

凉膈硝*栀子翘,*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躁实服之消。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硝,荆芥麻*栀芍翘,甘桔归芎膏滑石,薄荷苍术力偏饶。

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刺酒煎佳。

一切痈疽能溃败,溃后忌服用勿差。

4、清脏腑热

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共,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苇茎汤

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瓜子薏苡仁,瘀热在肺成痈毒,泻热排脓新自生。

泻白散

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喘咳,肺中伏火用之宜。

清胃散

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玉女煎

玉女煎用熟地*,膏知牛膝麦冬囊,胃热阴虚相为病,牙痛齿松宜煎尝。

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芍药汤

芍药大*与槟榔,苓连归桂甘草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5、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地知丹,热由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清骨散

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当归六*汤

火炎汗出六*汤,归柏芩连二地*,倍用*芪为固表,滋阴泻火敛汗强。

温里剂

1、温中祛寒

理中丸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祛寒健脾兼补气。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合,饴糖为君补中气,虚劳腹痛服之瘥。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阴盛阳虚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吴茱萸汤

吴莱萸汤参枣姜,肝胃虚寒此方良,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尝。

2、回阳救逆

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姜草,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利脉沉微,救逆回阳用此方。

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随,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有奇功。

3、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芪桂枝五物汤

*芪桂枝五物汤,芍药生姜大枣同,益气和血又通痹,专治血痹肌肤麻。

阳和汤

阳和汤方主阴疽,鹿胶桂麻姜炭地,白芥甘草同煎服,温补通滞疮自愈。

补益剂

1、补气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表敛汗效特灵。

完带汤

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及人参,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能。

2、补血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重*芪,甘温除热法颇奇,芪取十分归二份,阳生阴长理奥秘。

归脾汤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3、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地胶枣麻仁襄,心动悸兮脉结代,虚劳肺痿俱可尝。

4、补阴

左归丸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地知柏,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一贯煎

一贯煎中生地*,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5、补阳

肾气丸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右归丸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6、阴阳双补

地*饮子

地*饮子山茱斛,苁蓉巴戟麦附桂,五味菖远苓薄荷,再加姜枣治喑痱。

龟鹿二仙胶

人参龟板鹿角胶,更加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治效高。

固涩剂

1、固表止汗

牡蛎散

牡蛎散内用*芪,浮麦麻根合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敛汗见效奇。

2、敛肺止咳

九仙散

九仙散用乌梅参,桔梗桑皮贝母承,粟壳阿胶冬花味,敛肺止咳气自生。

3、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木香诃,粟壳当归肉蔻合,术芍桂参甘草共,脱肛久痢服之瘥。

四神丸

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4、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能止无梦夜滑遗。

桑螵蛸散

桑螵散治小便数,参苓龟壳同龙骨,菖蒲远志加当归,补骨宁心健忘除。

5、固崩止带

固冲汤

固冲汤用芪术芍,山茱龙牡棕五倍,海蛸茜草能摄血,益气健脾又固冲。

易*汤

易*白果与芡实,车前*柏加山药,能消带下粘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安神剂

1、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镇心方,归连甘草合地*,怔忡不寐心烦乱,泻火滋阴可安神。

2、滋养安神

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茯苓知母草,心悸盗汗肝血虚,除烦养血清虚热。

天王补心丹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开窍剂

1、凉开

安宫牛*丸

安宫牛*开窍方,清热豁痰又解毒。

紫雪丹

紫雪治热陷痉厥,清热镇痉又安神。

至宝丹

至宝丹治痰热闭,清热化浊又解毒。

2、温中

苏合香丸

苏合香治寒痹,砂术犀九香冰茇诃。

理气剂

1、行气

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般郁,芎苍香附神曲栀,行气解郁痛闷平。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姜苓苏,痰凝气滞梅核气,散结降逆又化痰。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厚朴合成方,散结通阳又理气,胸痹心痛可安康。

金铃子散

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等分酒调服,疏肝泄热行气血。

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姜木香,寒湿腹胀痛莫当,温中行气兼燥湿。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香楝槟,茴香巴豆良姜青,行气疏肝散寒痛,寒凝疝气腹痛停。

暖肝煎

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合肉桂,下焦虚寒疝冷痛,温补肝肾又行气。

2、降气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枣,上盛下虚痰嗽喘,祛痰止咳兼纳气。

定喘汤

定喘白果和麻*,款冬半夏桑白皮,苏杏*芩加甘草,膈热肺寒喘哮良。

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老人夏大姜,噫气不除心下痞,降逆化痰又益气。

小半夏汤

小半夏汤加生姜,心下支饮呕不渴,散饮降逆又和胃。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姜枣同,降逆止呃又清热。

丁香柿蒂散

丁香柿蒂人参姜,温中益气兼降逆,呃逆胸痞脉迟康。

理血剂

1、活血化瘀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治蓄血,大*芒硝草桂枝,热结膀胱小腹胀,破血下瘀此方良。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柴枳草,桃红四物加桔牛,胸中血瘀行不畅,活血祛瘀又行气。

复元活血汤

复元活血用柴*,桃红归甲草瓜蒌,损伤瘀血酒煎服,活血祛瘀通经络。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用*芪,桃红四物地改龙,半身不遂中风证,益气活血经络通。

温经汤

温经汤中桂萸芎,丹皮芍归夏姜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生化汤

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仁草炮姜,恶露不行少腹痛,温经活血能止痛。

失笑散

失笑散用灵蒲*,少腹血瘀时作痛,活血散结用醋调。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桃丹药,活血化瘀消癥块,专治瘀血在胞宫。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治疟母,胁下痞硬成积块,行气活血消癥积。

七厘散

七厘散是跌打方,血竭红花冰麝香,乳没儿茶朱共末,活血止痛又止血。

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葱麝香,桃红四物去生地,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灵脂壳,香附乌药元胡草,桃红四物去生地,行气止痛作用强。

少腹逐瘀汤

少腹茴香与干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治痹痛,秦艽没当灵龙牛,芎芪桃红草香附,通痹止痛效力强。

2、止血

咳血方

咳血方中青黛栀,瓜蒌海石与诃子,敛肺止咳兼泻肝,咳吐血痰服之安。

小蓟饮子

小蓟饮子藕蒲*,滑竹归地通栀草,凉血止血兼通淋,热结血淋服之安。

槐花散

槐花散治肠风血,枳壳芥穗侧柏叶,清肠止血又疏风。

*土汤

*土汤用附术芩,阿胶甘草与地*,便后下血脾阳虚,养血止血健脾阳。

十灰散

十灰散用二蓟丹,栀*茜柏荷茅棕,凉血止血效力强。

治风剂

1、疏散外风

消风散

消风散治风湿疹,荆防蝉蒡苦参苍,胡麻通知当地草,疏风养血去湿热。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用荆防,细芷薄荷羌甘草,鼻塞目眩头痛症,疏风止痛清茶调。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羌独防,细芷芩芎二地*,石膏归芍苓术草,祛风养血又活血。

牵正散

牵正散治风痰阻,僵蚕全蝎白附子,祛风化痰止痉良。

玉真散

玉真散治破伤风,南星附麻羌防芷,祛风化痉解痉方。

小活络丹

小活络丹用二乌,南星乳没加地龙,风痰瘀血阻在经,祛风除湿通血络。

2、平肝熄风

羚角钩藤汤

羚角钩藤菊茯桑,竹茹草贝芍地*,肝经热盛致痉厥,凉肝熄风舒筋脉。

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膝龙牡,龟赭玄参芍天冬,茵陈川楝麦芽草,肝肾阴亏阳亢平。

天麻钩藤汤

天麻钩藤石决明,寄生栀杜膝与芩,茯神夜交益母草,主治眩晕与耳鸣。

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鸡子*,三甲五味复脉汤,

手足瘈疭真阴亏,滋阴熄风是妙方。

治燥剂

1、轻宣润燥

杏苏散

杏苏散内陈夏前,苓枳甘桔枣姜研,轻宣温润治凉燥。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治温燥,杷麻胶人麦桑叶,草杏仁膏。

桑杏汤

桑杏汤中用豆豉,沙参贝母梨皮栀,干咳无痰又身热,清宣温燥润肺咳。

2、滋阴润燥

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贝母玄参甘桔藏,当归芍药麦冬配,咳喘痰血肺肾虚。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半夏粳米甘草枣,肺胃阴虚咳逆证,滋养肺胃降逆和。

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玄地冬,贝母薄荷芍丹草,时疫白喉是妙方。

增液汤

增液汤中玄地冬,滋阴润燥能通便。

益胃汤

益胃生地与麦冬,沙参玉竹加冰糖,阳明温病胃阴损,养阴益胃是妙方。

祛湿剂

1、燥湿和胃

平胃散

平胃散中苍术朴,陈皮甘草姜枣同,湿滞脾胃腹胀满,行气和胃有奇功。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治暑湿,解表化湿又和中,二陈桔香枣姜苏白芷术朴大腹皮。

2、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栀大*,瘀热阳*小便难,清热利湿退*灵。

三仁汤

三仁朴通滑竹夏,宣畅气机利湿热,湿温胸闷身重除。

八正散

八正木通和车前,扁蓄瞿麦滑石草,大*栀子灯芯草,热淋血淋病能除。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茵滑芩,豆蔻菖薄翘藿香,射干贝母木通合,利湿化浊兼解毒。

连朴饮

连朴饮中用豆豉,半夏菖蒲芦根栀,胸脘痞闷兼吐利,湿热霍乱此方施。

二妙散

二妙散中有苍柏,清热燥湿治下注。

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能止痛,利湿清热又疏风,风湿热痹脚气愈。

3、利水渗湿

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阳腑,泽泻白术二苓桂,利水渗湿温阳气。

猪苓汤

猪苓汤内用二苓,滑石阿胶泽泻同,育阴利水兼清热,溺秘渴呕与心烦。

防己*芪汤

防己*芪白术草,再加姜枣和营卫,益风祛风又健脾,表虚湿滞服之安。

五皮饮

五皮饮中五种皮,姜桑苓陈大腹皮,利湿消肿健脾气,脾虚腹胀服之宜。

4、温化寒湿

真武汤

真武附茯术芍姜,脾肾阳虚小便少,温阳利水是妙方。

实脾散

实脾散治阴水肿,茯附术干姜草,瓜果姜枣朴皮香,温阳利水又健脾。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能利湿,温化痰饮兼健脾,头晕目眩胸满去。

5、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芎独草,藁本蔓荆与防风,风湿在表身重痛,祛风胜湿有奇功。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八珍去术牛杜桂,益肝肾祛湿止痹,冷风顽痹能屈伸。

祛痰剂

1、燥湿化痰

二陈汤

二陈汤中陈半夏,梅苓草姜一起加,燥湿化痰兼理气,湿痰咳嗽疗效佳。

导痰汤

导痰汤行气开郁,枳实南星加二陈。

涤痰汤

涤痰汤兼开窍,人参菖蒲加导痰。

温胆汤

温胆汤治烦不眠,枳实竹茹加二陈,理气清胆又和胃。

茯苓丸

茯苓丸中半夏君,枳壳风梢姜汁丸,痰停中脘两臂痛,燥湿行气消痰方。

2、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胆南星,瓜芩陈枳茯杏夏,清热化痰兼止咳,专治痰热和内结。

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连夏蒌,涤痰散结又宽胸。

滚痰丸

滚痰丸中青礞石,*芩大*与沉香,实热老痰发癫狂,泻火逐痰此方灵。

3、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贝母瓜蒌用花粉,茯苓桔梗陈皮入,肺燥有痰涩难出,润肺清热化痰涎。

4、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寒饮内蓄咳喘方,温肺化饮保安康。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莱苏芥,老人气实痰壅盛,降气快膈化痰良。

5、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兼痰饮,平肝熄风化痰良。

定痫丸

定痫天麻贝二茯,丹麦陈远蒲姜夏,星竹琥蝎蚕砂草,涤痰熄风治痫证。

消食剂

1、消食化滞

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苓夏莱菔子,消食和胃化滞气,一切食积效甚夸。

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芩连曲,茯苓泽术与大*,食积郁热腹胀秘,消导化积清湿热。

木香槟榔丸

木香槟榔青陈皮,莪术枳壳*连柏,香附牵牛加大*,行气导滞与攻积。

2、健脾消食

健脾丸

健脾丸用四君连,山药肉蔻陈砂仁,神曲麦芽香山楂,消食止泻健脾胃。

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朴连夏,四君干姜与麦芽,消痞除满健脾胃。

葛花解醒汤

葛花解醒治酒积,分清酒湿健脾气。

驱虫剂

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干姜,*连*柏及当归,温脏安蛔寒厥剂。

涌吐剂

瓜蒂散

瓜蒂散用小豆豉,涌吐痰涎及宿食。

《中药学》8大高频考点+中医脉学巧记口诀

重镇安神

朱砂:镇惊安神――清心安神清热解毒

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外用收湿敛疮生肌

牡蛎: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益阴(潜阳)软坚散结煅用制酸止痛

养心安神

酸枣仁:养心安神――益肝敛汗(主心肝血虚)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主心肾不交)

远志:益智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夜交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灵芝:补气安神止咳平喘(补养气血心气肺气)

活血调经

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消痈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泽兰: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祛瘀消痈

王不留:活血通经――利尿通淋下乳消痈

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血(火)下行

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凉血止血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下焦尤宜)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降血压(下焦尤宜)

侧柏叶:凉血止血――生发乌发化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苎麻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安胎利尿

止咳平喘

苦杏仁:润畅通便――宣降肺气止咳平喘

核桃仁:润畅通便――补肾温肺(补肺肾―止咳平喘)

(紫)苏子:润肠通便―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紫菀:润肺止咳――化痰

款冬:润肺止咳――下气化痰

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清热平肝降压)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

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洋金花:止咳平喘麻醉镇痛止痉

活血止痛

川芎:活血止痛行气――祛风

元胡索:活血止痛-行气

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夏天无: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性寒)清心凉血利胆退*

姜*:活血止痛――行气温经(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

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行气

止血化瘀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性温又善定痛(兼补虚强壮)

茜草:化瘀止血――凉血通经――性寒又善通经

蒲*:化瘀止血――行血利尿通淋――性平又善利尿

降香:化瘀止血――理气止痛辟秽化浊

花蕊石:化瘀止血

活血疗伤

庶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自然铜:接骨疗伤散瘀止痛

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骨碎补: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儿茶: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

刘寄奴:止血疗伤散瘀止痛破血通经消食化积

脉学口诀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中医诊断学常考知识点:

1.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外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

2.阳明腑证是指邪热内盛阳明,热灼津液,邪热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3.营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陷心营,导致营阴受损,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

4.上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袭上焦肺和心包所表现的证候。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病变。

5.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

太阳中风证为感受风邪,表现出恶风、汗出、脉浮缓的表虚证症状;

太阳伤寒证为感受寒邪,表现出恶寒、无汗、脉浮紧的表实证。

6.阳明腑证的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阳明热盛,燥屎内结,腑气不通为主要病机。

②以大便秘结、腹胀满硬痛、拒按、舌苔*厚干燥、脉沉实为辨证依据。

③可兼有身热日晡尤甚、汗出、口渴、舌红苔*燥等实热证的症状。

7.太阴与阳明病证都具有腹部胀满而痛,其鉴别要点为:

阳明腹满痛而拒按、大便燥结,为里实热证;

太阴腹满痛则时发时止、喜温喜按、下利清谷或便溏,属里虚寒证。

8.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上热下寒,厥热胜复为主要病机。

②以四肢厥冷与发热相互演变为辨证依据。

③阳并于上则上热,故可见口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等症;

阴并于下则下寒,故可见饥不欲食、食则呕吐或吐蛔、四肢厥冷等症状。

9.血分实热证以血分实热内炽,热盛动风、耗血、动血、瘀血内阻为主要病机;

血分虚热证以阴虚内热和虚风内动为主要病机。

10.中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中焦脾胃所表现的证候。

脾与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阳明主燥,太阴主湿。

若邪从燥化,则导致阳明燥热证;

若邪从湿化,则成为太阴湿热证。

11.六经辨证是东汉末年张机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将伤寒病的传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创立出的一种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

伤寒六经辨证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来划分外感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是一个概括邪正、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等,以及治法、方药在内的综合性的临床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伤寒论》中辨证的纲领,不局限于论治外感热病,也适用于某些内伤杂病。

12.少阴病证是指病邪侵入少阴,损及心肾,阳气虚衰,阴血耗伤,导致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表现的证候。

少阴病为外感病发展过程的后期阶段,病情多属危重。

13.少阴寒化证是指心肾阳气衰微,病邪入内,邪从寒化,阴寒独盛所表现的全身性虚寒证候,为少阴病中较为多见的证候。

临床表现: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精神萎靡,下利清谷,小便清长,口不渴或渴欲热饮,欲吐不吐,或食入即吐,舌淡苔白,脉微细,或身热而反不恶寒。

14.少阴热化证是指肾水亏虚,心火独亢,邪从热化,阴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15.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初袭肺卫,正邪交争于肌表,卫气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多见于温热病初起阶段,因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故卫分证常伴有肺经病变。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咳嗽,或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脉浮数。

16.下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下焦,劫伤肝肾之阴,导致虚热内扰和虚风内动的证候,主要是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经的病变。

下焦病证多因温热之邪久羁中焦,或阳明燥热,烁劫下焦肝肾之阴,使真阴不足,肝肾两伤,故常见真阴不足证和阴虚风动证。

真阴不足证的临床表现:身热,颧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心烦不寐,神倦,舌红绛,脉虚或细数。

17.阴虚风动证的临床表现:手足蠕动或瘛疭,肌肉挛动,肢厥,心中憺憺大动,舌绛少苔,脉虚或细数,甚或时时欲脱。

18.心血虚证:指血液亏虚,心与心神失于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舌色淡,脉细无力。

本证多有久病、失血等病史,以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19.心阴虚证:指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以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临床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本证以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20.气对津的作用

(1)气能生津:

①气是化生津液的物质基础。

②生成机制。气通过五脏系统的功能活动体现出气的作用,五脏系统功能活动正常,津液才能正常输布、排泄。

(2)气能行津:

①气本身具有推动作用。

②整理通过五脏系统的功能活动体现。

(3)气能摄津:气的固摄作用可以防止体内津液无故地大量流失,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制的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21.津对气的作用

(1)津能载气。津是血的组成部分。

(2)津能生气。津是水谷精微的组成部分。气与津的关系,与气与血的关系相似。“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气随血脱”。

血与津液的关系:津血互生,仅此而已。

22.闻诊小结

①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

②“金实不鸣”“金破不鸣”。

③语言病变多属心,为神明失守所致;

实、热:狂言、谵语;

虚、寒:郑声、独语、错语。

④喘、哮、咳嗽与肺病有关。

⑤呕吐、呃逆、嗳气与胃气上逆有关。

⑥尿臊味(水肿病晚期)。

⑦烂苹果味(消渴病晚期)。

医考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