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外敷治疗甲状腺结节病例一则 [复制链接]

1#

甲状腺结节是近年来多发疾病,健康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高达50%-60%,女性高于男性,患者大多在体检中发现,颈部无明显不适症状,此病发病缓慢,但有一定恶变机率,而且近年来恶变机率逐年增高,手术后又极易复发,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我国传统医学治疗甲状腺结节疾病历史悠久,对其致病因素有很深刻的认识,并且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甲状腺结节在中医学中可以归属于“瘿”的范畴,有关瘿病的记载,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如《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神农本草经》认为“海藻”可“主瘿瘤结气”。瘿病分类包括“瘿气”、“瘿囊”、“瘿瘤”、“石瘿”、“瘿痈”等。而甲状腺结节对应“瘿瘤”,是气郁、痰阻、血瘀互结于颈前喉结部位所致的以颈前肿大或结而成块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总称。

案例:患者袁某某,54岁,女性,于年11月2医院就诊。患者自诉6年前因甲状腺结节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提示良性结节。术后2年甲状腺结节复发,并逐年增大,于年3医院行双侧叶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术后多次复查,消融结节恢复不理想,期间自行服用夏枯草膏和二丁颗粒数月,效果不佳,患者于-11-2在医院复查甲状腺彩超提示:甲状腺双侧叶结节射频消融术后,左侧叶多发囊实性及实性结节,较大者位于中下部,大小17.5mm*15mm*12.5mm,边缘模糊(符合射频消融术后改变),内以实性为主。右侧叶多发实性及囊实性结节,较大者两个为实性,其一位于下级下方29mm*23mm*15mm,边缘光整,其二位于中部4mm*4mm*5mm,边缘模糊(符合射频消融术后改变)。

刻下:精神可,右颈部可见肿块突出,颈部偶有憋胀感,无压痛,口干口苦,性急易怒,怕冷,纳差,眠差多梦,便溏,小便可,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涩。

诊断:瘿瘤(肝郁脾虚,痰瘀互结)

治疗: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处方:

1.中药外敷散结方

2.中药口服,给与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

患者经上述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于年3月复查彩超提示:左侧叶中下段可见实性结节,1.6*1.5cm,峡部偏左侧可见囊实性结节0.7*0.5cm,余甲状腺腺体未见明显占位。

分析:瘿瘤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及情志失调有关,是气、痰、瘀互结所致。其发病病机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临床上甲状腺结节患者多为精神压力大,焦虑易怒,长期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影响人体气血运行,且与瘀血互为影响;情志不畅,肝失条达,同样可以影响人体津液的运行,聚湿为痰,痰瘀互结壅于颈前。正如《济生方·瘿瘤论治》中记载:“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表明情志因素是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又如《*帝内经·经脉第十》曰:“肝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顙。”充分说明肝与甲状腺的关系密切,从肝论治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性。瘿瘤的发生首先责之于肝,但正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说,肝郁失于条达,横逆犯脾,而致脾失健运,水液代谢失常,蕴化为痰,痰气交阻,壅滞脉络,痰郁成形而成结块。故肝郁脾虚为瘿瘤患者最为多见的证型,从肝脾论治瘿瘤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上述患者平素性格急躁易怒,日久致肝郁气滞血瘀,故可见口干口苦,颈部憋胀;肝郁致脾失健运,气血不足,水湿内停,故可见纳差,怕冷,多梦,便溏;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涩亦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之证。

猜你喜欢看

中医治病,望诊为先,舌苔辨证,脏腑悉知体内湿气排不出去?老中医教你4个方法,不知不觉中排出湿气阳虚的人,会在5个时候总出汗!教你改善3种异常出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