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趣
芸香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岂独花堪惜,方名老暗催。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一白居易《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芸香,来自芸香科一种根部为木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芸香树,其叶、茎均有强烈的香气,可用来制香避蠹。
古人常在存书处放置用以驱虫,所以与书本文献打交通的官署,如秘书省便得了“芸香阁”、“芸署”、“芸台”等雅号,其中任职的官员,则被称为“芸香吏”,读书人家也因此得了个“书香门第”的美名!
“绝世三五爱红妆,冶长袖兰麝香”唐人以“麝”入诗入文的例子非常多,尤其是与“兰、麝”并称时,几乎就纯粹成为“芳香”、“香料”、甚至“香囊”的代称。
还有我们昨天说的“博山炉”相信燃香有驱魔降神的作用,而在诗文中我们经常看到“垂露额题精思除,博山炉袅降真香”中的“降真香”简称“降香”有异曲同工之妙!
降香有理气止痛、止血化瘀的作用。
“降香”是芸香科植物,降香树树干、树根等处的芯质制成的香,焚燃时烟柱直上,传说可以降神驱魔,因而得名“降香”。降真香又名紫藤香、鸡骨香,来源于豆科、黄檀属植物,气味微香,味稍微有点苦,它其实还有一个大家众所周知的、熟悉的名字“海南黄花梨”“海南黄檀”、“海南黄檀木”的别称或雅称呢。
那何为“香烟”呢?香文化历史悠久,远古时代的人们用木头生烟的方式祭天,使燃烧的烟到达九天之上,让天上的神仙看到,人称称之为“香烟”,与现代人们抽的烟完全不是一回事,现代的香烟对身体有害无益。
零陵香又叫灵香草。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记载:瓜子仁、芎?、当归、杜衡、细辛、防风等制成香材,饮服,可令“囗、身、肉皆香”,以“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甘松香制成蜜丸,可治囗臭身臭,心烦散气”,这就有点像法系芳疗囗服精油,法系芳疗是将精油以等同药品的眼光看待来治疗生理疾病的大家,强调精油化学成分对应的药理功效。
在唐代美容并不限于女人,男士亦粉头脂面,讲究化妆美容。唐代皇帝在腊八等节日,要赐赏内宫、大臣等香药类的美容品。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谢历日面脂囗脂表》云:“兼赐臣墨诏及贞元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面脂、囗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盒二。”
古代诗人把香作为修身养性的雅物。
上行下效,流风四起,爱香咏香就是文人清雅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放宽容的大唐盛世更为突出,他们爱香成痴、品香入微,代表了唐代用香的最高境界。山林游览,宴会雅集、书斋品道、听琴读书、登高望远、赏星览月,无不与香为伴,唐代诗文流光溢彩、芬馥满巻,折射着斯时的用香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