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香囊源于衣冠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的 [复制链接]

1#
怎么诊断是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67176.html

目普通大众如何预防疫毒感染,提高人体免疫力尤为重要,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新冠肺炎的实际应用中独具优势,佩戴香囊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已广泛应用到疫情的防治工作中。中药香囊是利用药物的芳香走窜作用,通过人体的口鼻、皮肤毛孔及经络穴位的吸收发挥芳香祛湿、清热解毒、辟秽驱邪的作用,达到中医“治未病”的作用,此疗法来源于“衣冠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的一种。

自武汉发现新冠病毒以来,这一方法就参与到救治当中,各省市都制定出了符合当地气候变化的中医方案,其中中药香囊在预防方案中推荐较多,本文通过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因病机及中药香囊的现代药理研究机制,探讨中药香囊在新冠肺炎中发挥的作用。

香囊与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的“疫病”范畴,病因是感受“疫戾”之气,人群普遍易感,尤其中老年人因正气亏虚,气机升降紊乱,病死率更高,所以对人群预防和顾护正气是关键。吴有性在《温疫论》中论述:“凡人口鼻之气,通乎天气,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正气强,则虚邪贼风、疫毒不易乘虚而入。中药香囊是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下,运用“中医外治”理论,“三因制宜”制定而出不同的香囊配方。

香囊防疫,自古有之香囊疗法历史悠久,早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言:“有草焉,名曰熏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治疠”,也是最早记载以佩戴草药的方式预防疫疾。唐代时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记载佩“绛囊”,可以“避疫情,令人不染”。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辟瘟第二》上记载了“……三角绛袋盛。一两带心前,并挂门户上。若逢大疫之年,以月旦青布裹一刀圭,中庭烧之。温病患亦烧熏之。”就是用香佩法和烧熏法预防瘟疫。葛洪在《肘后备急方》“辟温气方,太乙流金散……三角绛袋盛一两,带心前,并挂门户上”。“虎头杀*方…绛囊盛,系臂…家中置屋四角”。“捣女青屑,三角绛囊贮,系户上、帐前”“马蹄捣屑二两,绛囊带之”。

在其中多个香囊悬挂起来以防时疫。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瘟疫》中收录辟疫药材就有降香、木香、苏合香、沉香等木材。清代的《松峰说疫》中描述“透顶清凉散:凡遇时令不正,瘟疫流行,人各带之,或嗅鼻,可免侵染”,也是以香囊佩戴于身以防感染瘟疫。清代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了多种香囊疗法,如辟瘟囊、绛囊等多种香囊方子。可见香囊早在古代就用来防疫。

新冠肺炎病机关键为“湿毒邪”,病程时间长且缠绵难愈,病位为肺脾,“疫疠之气”进入人体,首先犯肺,继而传变至脾胃,故而早期病人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等呼吸道症状,脾喜燥而恶湿,湿易伤脾,运化无权,水湿内停,部分病人表现为腹胀纳差、恶心呕吐、便溏等消化道症状,治疗以宣肺益气、健脾化湿为主。香囊药物中有24味都有芳香气味,芳香能让人产生愉悦感,正是体现“香”佩法的治疗作用,其中多为辛温药,归属于肺、脾、胃、肝居多,辛具有发散、行气之功效,且大多含有挥发油,辛入肺,肺在体和皮毛,开窍于鼻,香囊气味通过皮毛、鼻窍直达肺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土爱暖而喜芳香”“脾胃喜芳香,芳香可以养鼻是也。”许多芳香类的药物辛温归脾胃经,香囊中藿香、佩兰、苍术、草果、甘松等药,香味沁脾,明代吴昆《医方考》记载:“脾胃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香能开胃窍。”故辛温之性、芳香之气,可温燥化湿、醒脾开胃。归属于肝经的药物占据第二,芳香之气,辛温走窜,入肝可条达肝气而解郁,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木能克土,新冠肺炎患者肺脾虚弱,情绪抑郁,肝木过旺,则会“木亢乘土”,影响脾的运化,气机不畅肝木郁结,而运用芳香之品可以扶土抑木,疏肝解郁以补气健脾,宽胸理气以调畅情志,如川芎、香附、木香、沉香、降香、甘松等,也充分说明怡情志、调心神是香囊药物的有机整体组成部分。

大多数天然草本植物的叶、茎、根、花、果实等,直接装入香囊中不利于气味的散发,故而研磨成粉,装入袋内。香囊中药物剂量河北与广东方案均为“等分为末”,宁夏、海南、云南未明确说明,余方案均根据实际情况中药剂量均有所不同,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候超等在其正交实验法优化中药香囊质量标准的研究中表明:药粉打碎成40目,每袋装入药量为30g为最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